网站建设新闻资讯
更多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运动o2o也来互联网凑热闹

    运动o2o也来互联网凑热闹

    时间:2015-09-02     来源:广州网站建设    作者:www.c71.cn    点击:

     在《财富第五波》中,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运动健身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第五波财富,医疗保健领域将有无限商机。他还大胆预测美国未来几年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1万亿美元。在中国,北京的人均GDP已经逼近8千,而1万左右时消费的爆发点是在运动健身领域,因为人们对于个人健康和医疗会更加关注。这一点从我们身边的现象中也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运动成果:跑步路线图配合大汗淋漓的照片,各种健身房自拍,腹肌秀、马甲线渐渐有刷屏之势。

    与此同时,运动健身类产品进入了创业高潮,各个平台接二连三跃入人们的视野中,这其中既有专注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O2O平台,也有主打健康塑形的健身O2O平台,他们均是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传统运动健身机构所带来的弊端、降低成本和门槛,让人们更轻松地保持运动、获取健康。

    在笔者本次盘点的24家运动健身平台中,仅有3家企业未查询到融资消息(欢迎补充),其余均获资本青睐。根据各类平台在领域内最初的切入方式和主打模式,笔者将这些企业分为4类,分别为:约教练、约场馆、运动社交和其他。

    一、约教练

    这类平台主要是帮助用户同教练建立联系,用户可以基于地理位置约运动教学、陪练服务,从而省去健身场馆这个横在用户和教练之间的“中介”,这样既可以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接触教练,也帮助教练摆脱了对场馆的依赖,双方可以在价位和项目上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约教练,可以是陪练也不乏私教,其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约在家还是约在健身场馆,后者根据教练与健身房的关系,又可以分为馆内教练直约和馆外教练陪练。

    约教练并非仅仅局限于健身项目,例如“初炼”还提供关于羽毛球、网球、游泳、瑜伽、跑步等运动的陪练、私教,在“约教练”平台上,用户还可以进行点评,并通过点评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教练。开练网是时尚传媒旗下时尚健康男士刊物打造的一个致力于私人健身教学的网站,不仅把健身爱好者和健身教练、健身培训机构对接,还有运动馆约会计划等社交内容。不久前,“河狸家”也将业务拓展至运动健身领域,推出了私教服务,足以见得这块肥肉被人垂涎的程度。

    不过,和所有上门服务方式一样,约教练上门也存在着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再加上运动健身的特殊性,家庭场地的局限也让这种方式很受制约,而不管是到家还是到场馆,教练水平一定有高有低,甚至不免有非专业者。

    二、约场地

    专业健身自然少不了专业器材和指导,这也是健身房无法被取代的原因之一;而一些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轮滑等,更是需要一个专门的场地才能进行,因此,相比于约教练服务,预定健身场馆、预约运动场地显得更为实际和必要。

    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馆的面积不足1平方米,且用户与周边的运动健身场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屏障,提供场地预约服务的平台,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因其为场馆的导流,可以让运动的成本更低,给用户更多实惠。比如健身房,将不再局限于办年卡才能有更多优惠,可以单次消费、办月卡,并且可以在全城连锁店使用。

    当然,主打场地预约服务,不代表该类平台只局限于这一种功能,例如“动网体育”,还有运动、培训、门票、活动、同城、咨询六个业务板块,最近新版APP在进行体育社交O2O布局;“火辣健身”同样包含为健身运动爱好者提供的线上课程;“趣运动”还可以发布运动计划、约身边的人一同锻炼。在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场馆管理系统后,这些平台可以利用优势实现线下资源的迅速整合,再配合其他相关服务,逐步扩大规模。

    不过,在预约场地这一项上,这些O2O平台依然有很多限制,比如有的健身场馆同月只能使用3次,每次使用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等,这些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另外,大型健身房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用户资源,不在乎线上平台带来的流量,而需要导流的小型、新开的健身房,在口碑上的积累又明显不足。传统健身房对于这些线上平台有本能的抵制,如利用团购券来弥补消费门槛高的不足。更有专家认为,用户一旦消费者养成健身习惯,便不再需要平台的引导,转而会选择到经常去的健身房办理年卡,在健身房办理年卡仍然会是主流形式。

    三、运动社交

    运动社交,也可以成为“约好友”模式。社交早已成为运动O2O的标配,因为想要提升有持续运动需求人群的比例,刺激、培养人们的运动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社交来做支撑。单纯的运动,难以提升用户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即便有相同的运动兴趣,也无法直接拿来社交,运动社交就需要依托地理位置的服务,让用户可以就近“组局”,并逐渐形成一种惯性。

    很多运动O2O企业把自己称为运动O2O社区平台,这里面就涵盖了社交。当然,要促使用户与运动社交平台增强黏性,提供足够丰富的线下活动,让用户从陌生到熟悉很重要。

    有很多平台,即便最初切入市场并非是提供一个运动社区,但其后续发展都会涵盖社交板块,比如以约场地切入的“动网体育”最近新版APP也在进行体育社交O2O布局。同样,主打社交牌的“悦动圈”除了分享和群组的功能之外,还推出了运动用品商城和场地预定服务;“咕咚网”在智能硬件方面也有绝对的优势,智能手环、跑步盒子,未来还有望把全国的跑步机接入移动互联网,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

    相较于约教练、约场地的平台,运动社交似乎更偏向于体育运动,比如平台上的用户可以一起约比赛,特别是足球这类参与人数很多的项目,或者线下重大赛事的组织。不过,体育运动并非刚需,用户的社交活跃度是一个制约,与平台的粘性自然会收到影响;另外,就近组局的用户最后一定是互加微信保持联络,这时的平台则显得多余。

    四、其他

    不少运动健身O2O平台会通过约好友、约教练、约场馆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来切入这个市场,比如运动邦,针对健身会所、教练、会员、健身品牌等目标人群,提供找教练、找会所、运动商城等,实现智能化在线管理和开放式互动服务,笔者将其划分为综合运动O2O平台,此外,还有提供个性化健身方案、移动健身工具、整合体育资源的平台,以及运动电商。

    除了本文盘点中提到的这些类型,运动O2O领域还不乏论坛媒体,比如虎扑体育,利用多年的资讯平台积累,意图打造体育O2O生态体系;体育品牌阿迪耐克,在足够的线下耕耘后也不断试水O2O;乐视体育在视频节目的背后更是有着体育生态梦……

    小结

    中国运动市场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按照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远景规划,未来我国将会有5亿运动人口,这意味着互联网运动产业拥有万亿规模的价值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整个消费领域,中国没有本土的优质品牌,资本和产业的机会都在不断被放大。

    有声音说运动健身O2O在不断烧钱,其实是为传统健身机构做嫁衣罢了,这个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回归线下的重要性。现在看来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运动O2O,用户与平台的粘性都很重要,最关键还是产品为王,而未来在用户群体稳定之后如何实现盈利以保持产品的可持续性更是一个难题。


    复制本文《运动o2o也来互联网凑热闹》地址给好友:

    将此文章《运动o2o也来互联网凑热闹》收藏或分享到:

    上一篇:创业者善意的谎言是否该支持?      下一篇:互联网中的体育o2o将迎来新一轮挑战